UPDATE1:
1.ANC真的很奇妙,有朋友反應似乎有改變大氣壓力的感覺,有輕微耳鳴現象/不至於不舒服,但是感覺壓力有變化~
2.騎腳踏車的風切聲可以確實有效抑制!效果相當顯著!JBL ANC技術也是相當驚人!
3.兩小時充電可提供24 小時ANC OFF/15小時 ANC ON的電量!規格算同級頂規。
這次去了WE的故鄉起源地!雖然行程很趕~但是也見識到道地的米國文化!
由於時間緊迫~加上當地並非音響聖地!因此只能就一般有賣電器的大賣場及百貨公司去逛逛
先說一下我觀察到的現象
米國人喜歡戴耳罩式耳機,比起耳塞/入耳式耳機,大約比例是8:2。
也就是路上幾乎都是帶耳罩式耳機的,或許是天氣、或許是文化、或許是環境,他們戴起來就是沒有違和感。
廠牌以BOSE為最大宗,次之是JBL<=====以上是出社會人士
學生則以BEATS為主。
美國還有一個當地品牌名為SKULLCANDY,走平價路線!也是許多人使用。
耳塞式跟真無線耳機,就以airpods最常見了!
在當地賣場查了一下,bose雖然很想買,但是好像台灣有更便宜的價格.....故放棄
原本想買JBL E55BT,後來看到還剩下一個JBL E65BTNC,並且台灣尚未上市,就購入啦!
裡面的保護盒
有耳機袋 3.5MM連接線 USB充電線..等等
質感非常棒!個人認為不輸BOSE
試聽幾天之後的心得
1.藍牙連線超快
2.降噪真的有強,有密閉式的隔音效果卻沒壓迫感
3.解析度夠高,音質也有一定水準
4.有相當JBL的風味
加上入手價含稅總共199.99 USD
相當值得入手~
UPDATE:
1.ANC主動式抗噪系統確實是劃時代的科技
耳機跟喇叭系統最大的差異就是空間感,若是喇叭細節能夠贏過耳機,在正常使用空間中,耳機的贏面是相當薄弱的。
加上耳機只能獨樂樂不能眾樂樂,縱使現在奇怪的耳機市場讓高檔耳機變的非常貴,但是在非理性的音響市場內,價位跟正常喇叭系統還是天差地遠!
但,不可諱言的是,ANC一開啟,那種獨特的靜謐感,卻也是音響系統無法帶來的!享有超越密閉式的的寧靜空間感,卻保有開放式的舒適感。
ANC在目前是,確實是喇叭系統難以取代的!主動式抗噪發展至今也相當成熟,各大廠也都有各自的技術。
簡單講,ANC克服了空間、噪音、舒適感,並且可以讓耳機的細節再更上一層樓!有機會直接購入ANC耳機系統,最好是主動式!
2.JBL聲底保留美式風格迎向大眾口味
就如同FORD MUSTANG,美式肌肉車代表,但卻擁有讓各國人可接受的多項優點,如內裝精緻度、運轉細緻度、引擎公升數
反觀DODGE CHARGER/CHALLENGER,標準美式風格,但是引擎運轉、路感、超大CC數,卻未必符合多國人之口味。
你可以說FORD這是犧牲、妥協,但卻也讓他走到全世界!DODGE有所堅持,但卻也讓人愛之深卻又恨的牙癢癢~
JBL還是聽起來是JBL,但多了點細膩的味道,細節相當明確,也保有美式低音那種大開大闔的音場,整體組裝上也是相當細緻!
BOSE就相當美式風格,解析或許聽起來差了一點,但是低音卻還是相當充沛飽滿,未必對到他國人口味但卻是美國人所愛!
兩者皆可入手,端看個人口味。在我聽起來,JBL一直以來市場導向都是相當明確的,但還是有WE的骨頭在....
3.高級藍芽表現確實出乎意料
以往只有使用過鐵三角、AKG較為入門的藍芽耳機,長時間使用(>1.5-2hour)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連線不穩的狀況,lag或是偶有爆音的狀況,
雖可接受但總有些困擾!
JBL E65BTNC完全沒有這種問題,連線超快速、聲音超穩定、10M內連線真得沒問題。BOSE跟高階BEATS也都相當OK!
藍芽也是改變了許多耳機型態~
總結:既然有這種科技,能購買主動式ANC就買吧!否則就失去買耳機的意義了!
現在還在評比ANC開啟關閉時之聲音差異,再幾天吧!
接下來準備測試 BEATS X 藍芽入耳式